我倒要听听..你们是怎样评价澄海人的!~~~

潮州做西服的店地址-潮汕哪里有定制西装的

<p>楼主你的话很有挑衅的味道!那我就说给你听,我觉得澄海人很奸诈!!!</p><p>我宿舍那个澄海的,平时话不多说,却奸的要命!</p><p>而且平时趁宿舍其他人不在,就老是偷用偷吃别人东西,自己的东西就藏起来不用,真是够贱!!!被我发现过,当面问她,她还厚着脸皮说没有!!!大家都是潮汕人,我也不跟她计较,但非必要时我讨厌跟她说话!!!</p><p>平时老是炫耀自己怎样怎样,到真正的时刻却又什么都做不出来,最讨厌这种人了!!!</p><p>?</p>[em10][em10][em10] 查看原帖>>

亚洲美食之都是哪里?

在槟城的时候,正好碰上印度教每年最盛大的排灯节。

街上的印度裔男的赤膊戴花环,女的穿纱丽,推着花车,载歌载舞,空气里飘荡着焚烧香料的味道。负责维护秩序的马来警察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围观印度兄弟们搞巫术。

一街之隔的马路对面,是个华侨大会堂。华人们一个个西装革履地走进会堂里,我好奇也跟着进去围观:原来是潮汕同乡聚会,摆了三十多桌酒席,鸡鸭鱼肉一个不落,把中国人的饮食社交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

没错,槟城就是这样一片,能在小小几百平方公里土地上,错乱而又有序地包容各种不同文化,并和谐生长的土地。包容不同的人种、包容各色的习俗、包容迥异的宗教、包容口味各异的食物。

如果说香港作为美食之都,是因为高度发达的自由经济,吸引了全世界面孔的光临,在这里生长出了有别于传统粤式风味的英、法、美、日、韩等等菜系;那么槟城,则是从骨子里融合了东亚、南亚、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群岛的原生食物。并由爱吃、懂吃、会吃的华人作为主体民族表达出来。它是真正的亚洲美食之都。

No:1壹读懂菜单是跨国旅行最大的语言障碍之一,它和公式化的指引路牌、商品标签不同,菜单里往往包含了很多来自于本地特产的专用名词、以及来自于本地文化的修辞。

这也是大部分人去法国、西班牙、土耳其这些美食大国,却吃不好的原因:看不懂菜单,侍者也只能简单用英语解释这道菜的材料是beef、pork、fish或者chicken,至于做法、辅料、传统、创新,则一概不知,像是押宝,要等到菜品上桌后才能揭晓。但在槟城却没有这个问题,英殖民的历史,让英语普及率极高;大量的印度裔服务人员,让印地语、泰米尔语也有一席之地;华人为这里带来了普通话、潮汕话和粤语;再加上通用于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语,让全球70%以上的游客,都能在槟城的中高档餐厅里,找到能与自己无障碍交流的侍者。

在槟城最著名的“娘惹餐馆”里,我想要点一份新鲜蔬菜做的沙拉。华人服务员用熟练的中文为我推荐了四棱豆沙拉,他说,“这种沙拉用的是当地特产的一种四棱豆的嫩荚做主菜,加入老虎虾仁、炸江鱼仔和腰果碎搭配,再加入南洋风情的酸柑调味。”

简单一两句话,我马上就把这份沙拉的样子脑补个八九不离十,毫不犹豫地要了它,端上来,果然一口就能尝到蔬菜的柔嫩、海产的鲜甜和坚果的油润。好吃。

No:2贰实际上,要让不同文化种族的人,接受对方的食物,远比想象中的难。在槟城的嘛嘛档里,我看着印度人熟练地用手撮起油腻腻的炒饭吃,也想试试。但踟蹰了半天,还是问店主要了勺子。在汕头街华人夜市,我看到一位背包独自旅行的白人女孩子,一脸好奇地盯着中国人啃鸡脚、吃炒粿条。但最后,她还是坐在油炸的档口前,要了一份洒了辣椒粉的炸鸡。

大体上,槟城的各个常住族群,以及各国游客,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观望着对方的饮食,以获得窥伺的乐趣。但观望久了,一不小心,也会把对方的饮食加入到自己的美食谱系中。

比如槟城的地标小吃,煎蕊,其实就是在刨冰种加入椰浆、椰糖、红豆、香草汁和粉条,这是很典型,被南洋文化改造后的广式甜品。但煎蕊种的粉条是翠绿色的,当地华人告诉我,这是因为米粉中加入了香兰叶——这是一种流行于东南亚和印度的,带有清新香甜味道的植物。印度人往往将它和薄荷叶一起,锤成深绿色的、让人生疑的稀糊糊,蘸食他们的烤饼吃。但聪明的华人却将香兰叶酱加入到粉条的制作过程中,最终应用于甜品。不仅好吃,而且晶亮晶亮,好看。

曼煎糕是又一个例子。本质上,它是一种被中国人改良的英式蛋糕,面粉和鸡蛋混成的粉浆,加入花生碎和糖,糕皮和花生香脆可口。但马来多元的种族文化,让各种食材都被加入到曼煎糕里:有印度风味的鸡肉,有广式风味的肉松,有日本口味的金枪鱼,还有东南亚口味的葡萄干和椰丝。基本上,槟城街头的曼煎糕摊,没有一家的配料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由福建沙茶面改良而来的叻沙,口感爽利、味道鲜明;比如由印度蕉叶咖喱饭改良而来的扁担饭,酱汁浓郁,饭香醇厚……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No:3 叁怀旧的风情,这是槟城食物最精致和内敛的风味。

在槟城漫步,每时每刻都像在**《初恋红豆冰》中,那种老城的清新,充足的阳光,悠闲轻松的氛围,一袋袋红豆冰和饮料,总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弄堂里的暑假生活。

槟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被称为海峡折衷式风格的店屋,也就是在中国南方的骑楼。店屋仿佛一个细胞,隐喻着城市的发展形态。槟城就是从一个个简易的、集生活和工作为一体的店屋发展起来的,而后成为绵延的街巷。

各式各样的涂鸦、充满南洋风情人力三轮车、老华侨们漂亮的小洋房,都会在街巷里不经意地出现。

我问一位华人出租车司机:“为什么当年新加坡能够独立出马来西亚,而同样是英海峡殖民地洲府、同样是华人占主导的槟城却留在马来呢?”司机先是感叹了一番,如果当初槟城独立,如今会不会也和新加坡一样发达,但仔细想了想,他又纠正自己说:“难道现在的槟城不好么?我觉得,生活在这里,应该比新加坡更快乐。”这种心态,应该是多数槟城华侨们共同的心声。

所以,与之呼应,槟城也大量保留了怀旧风味的华人饮食,有许多甚至比福州、广州街头的更具“古早味”。

比如肉骨茶,来到槟城我才知道,原来肉骨茶并不只是用各种药材胡椒煲的排骨汤,槟城人将之称为“湿肉骨茶”。

与之区别,还有一种“干肉骨茶”,是用快火猛煎直到排骨表面微微焦脆即止,把鲜美的肉汁锁住其中,再下料收汁,类似于今天广东的啫啫煲,浓油赤酱,有淡淡的药味。最神奇的是,这种干肉骨茶在热腾腾的肉香中竟然还带着阵阵的鱿鱼香,适合佐茶。或是加入黑酱油与炸葱酥,佐白饭也是一绝。

海南鸡饭其实是南洋华侨的发明,后来出口转内销,多数人都以为是海南的特产。与国内的版本相比,鸡汤里加入的香茅、香兰等南洋香料都不是关键;成就美味的关键是,至今槟城还保留着三浸三烫、冰水沃皮、鸡油煮饭这些基本的工序,简单一碗饭、一碟鸡,有着让人感动到哭的好品质。

槟城最著名的海南鸡饭餐厅名叫“文昌”,没错,就是海南盛产文昌鸡的那个地方。这家餐厅出品的鸡饭,鸡肉滑嫩、油饭超香。恐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老槟城华侨们的怀旧情节。

-END-

梁文道说:在整个华人世界里,香港、成都、槟城、澳门和台北,是小吃文化的五大都。这五座城市,在美食的国度里,分别有着友善、包容和怀旧的特质。

但能一次把这三种特质占齐的,只有槟城。

你对广东人的印象怎么样?

本人北上广都待过,下面是对广东人的小小印象。

一:最大的印象是随性和低调,除重要场合,极少西装领带,不像上海人那样讲究穿着,不像北京人那么关心政治,有句话说的好:在广东你看不出谁有钱,在东北你看不出谁没钱。

二:有些人觉得广东人个小,其实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八十年代“”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带来了各地人种通婚,现在90后.00后的父母,很多都来自全国各省,个头自然不差。香港也是如此,现在的香港人,也是抗战时期,全国各省逃避战乱到香港的各地人。杂交的“”水稻“”更优良,也不是什么坏事。

三,广东人注重吃,不注重穿,在上海,我见过一些人,一身名牌光鲜亮丽的,回到家吃糠咽菜。广东人干不出这事,注重吃,非常讲究,什么早茶下午茶煲汤这个那个的。

四,受港澳的影响,广东人还是比较礼貌,守次序的。排外思想有,但没北京上海那么严重,大多广东人的地理概念模糊,通常把广东以北的地方称北方,把广东以北的人叫北佬,有点搞笑。

五,广东男人有点大男子主义,广东女人传统持家,会煲汤,非常适合做老婆。同样是老公在外偷腥,北方女人可能大吵大闹,广东女人则理智一点,反正能回家就好。当然也不是全部,感觉大概是这样。

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以下为大家分享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1

在潮汕有一个很重要的民俗,就是“答谢神恩”,这在潮汕各地都是比较隆重的。一年的“答谢神恩”,主要意思就是感谢神、答谢神恩这一年来对民间的体恤照顾,使得天下得以风调雨顺,当然现在的“答谢神恩”,在新社会里有着更多的是民俗活动的心态,也不断变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民间文化集会,祭祀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年尾一到潮汕人又要开始答谢神恩,又是“谢神拜神,拜天公”的旺季。一到夜晚,潮汕地区都会充满鞭炮声与鞭炮味道。在每年年底的到来,“拜神,拜天公”都是潮汕人每家每户都要拜的。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潮汕人年尾拜神“答谢神恩”,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在潮汕地区,拜神“答谢神恩”不仅是单纯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渗入到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之中。

潮汕人拜神“老爷保号”,一句“老爷保贺”,所有潮汕人都懂,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也希望来年都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百姓能安居乐业,保佑阖家平安。

拜神“答谢神恩”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答谢神恩”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潮汕人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潮汕人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 “答谢神恩”(俗称“十二月拜老爷”)和“拜大神”二类。

潮汕人一般年终拜神“答谢神恩”的祭品,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

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潮汕人一般年终拜神“答谢神恩”的祭品,钱纸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钱纸类祭品各一份。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

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钱纸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

潮汕人拜神“答谢神恩”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潮汕人拜神“答谢神恩”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

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钱纸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钱纸祭品,光烧钱纸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潮汕人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一句老爷保贺,每个潮汕人都懂,在各家各户和各村落,都会有各种形式的“答谢神恩”民俗,当然也少了不供品啦。大家都争着在头个时辰取个好意头。

潮汕年尾答谢神2

拜神的渊源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面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敬天尊祖乃我国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道统,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贯彻于风俗习惯中,形成了中华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为人伦要件、治国根本、岁时节令,或婚丧喜庆,皆需祀神,亦必祭祖。

拜神有什么讲究

关于拜神烧香的人

1、女性月事来了不能进殿拜神烧香。

2、未满周岁的小孩也不要进殿拜神烧香。

关于拜神烧香的方法

1、拜神烧香前需要洗手,干净的手才能够拿香。

2、点燃的香火如还没有灭就不要直接吹灭,口有浊气会被视为不敬。

3、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4、在寺庙里拿的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5、香头平对菩萨圣像,注意香头不能朝向地面。

6、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不要抓着一大把燃着到处拜。

7、心中的期望都可向佛菩萨倾诉,注意不要念出声来。

8、拜神上香的正确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神仙菩萨显现在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神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一般烧三支清香即可,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潮汕年尾答谢神3

拜神日子有什么讲究

首先,每逢初一十五就去上香祭拜,源自于佛教,在佛教中规定信徒,要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吃斋、诵经、敬佛,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礼拜的形式。在佛教的一些经典论述当中,也明确表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属于十斋日。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对于拜神礼佛的日子,就比较统一的定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了。

同时在道教当中也认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被称为朔望,月亮的阴暗一面对着地球,因此被称为朔。而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对着地球就要望,因此一般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月亮都会出现一半阴一半阳的情况。而道教的阴阳之气变化,也大都从月相中观测得来,所以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也是道教有朔望之日需要清斋烧香的要求。

第二,那么拜神的日子是不是只有初一、十五这些日子呢,其他的时间拜神可以吗?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来看,每一个月份甚至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神明可以祈福祭拜。比如正月,正月初一是天腊之辰,太上老君、东方七宿星君等都会下凡;正月初二天曹神君下凡;正月初三孙真人诞辰,太白北斗星下凡;正月初五赵公元帅巡查迎接财神,清静孙元君诞辰;正月初七真武下凡,四斗帝君下凡;正月初八南斗星下凡;正月初九太素三元君朝真;正月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凡;正月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凡;正月十三刘猛将军诞辰;正月十四三官神下凡;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西斗帝君下凡等等。

由此可见,并不是只要初一、十五这些时间可以祭拜,其他时间也是可以祭拜的。

第三,祭拜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一般而言在祭拜的时间选择上,上午要好于下午。祭拜神明最好选择上午到正午之间,阳气旺盛的时候,下午尤其是太阳落山之后,是不能祭拜的。

同时祭拜神明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在祭拜之前就开始吃素,不能从事杀生的事情。在祭拜之前也要焚香沐浴,以最好的状态,最虔诚的心态来祭拜神明,向神佛祈福。

祭拜神佛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国家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入庙拜神,入屋叫人是一种礼貌和尊重。比如上香的时候要左手持香点燃,右手拂袖。在烧香的时候遇到了明火,不能用嘴去直接吹灭,而是应该用扇子上下煽动或者用右手扇灭。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两大仪式感, 第一种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简直浑身不舒服。 另一种就是拜神, 也是潮汕地区人的信仰,以下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1

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

贫寒人家的一般年终拜神的祭品有二类,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糊裱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类祭品各一份。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每把大约有半斤,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应有半斤以上)、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几千元。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糊裱祭品,光烧糊裱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也许神明是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误入梦境深处?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因此年终拜神的开销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买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贫寒人家拜神要花千余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几千或几万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终拜神要耗掉近几个月的收入。

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光裱类祭品就要花上一万至几万元。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潮汕年尾拜神2

在南方公干适逢周末,顺便回潮阳老家拜神。

印象中在北京工作三十多年来只有两三次时间上吻合,参与拜神。 潮汕三市拜神习俗绵廷上千年,其中潮阳、潮南、达豪更是出了名的隆重。到了年底拜神旺季,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都要忙里忙外,热闹程度与春节不相上下。 如此盛大的拜神文化,来龙去脉几人知?

拜神由来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最早在先秦时。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阳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年终拜神,原是先秦时北方先民的风俗,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老百姓答谢苍天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期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的冲击,先民带来的中原很多习俗也世代相传下来。

北方对拜神早已淡化,而拜神谢神恩则成为潮汕每个家庭年未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潮汕人拜神,首先是传承炎黄子孙对祖先、对根的崇拜与追思,潮汕人拜的神,其实基本都是人,有名有姓有故事,他们是在世时为炎黄子孙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心血乃至生命的民族功臣,潮汕人感念先贤之功业与高德而世代祭拜,本是华夏文粹之一,如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祈福精神寄托。

拜神须知

首先精选一个与全家人相合的黄道吉日,有的家庭还精确到上香吉时。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家里的里里外外,还有要拜神的碗盘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

女子来例假要避开;

家人要面带喜色,决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

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神明大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唐朝张巡、许远)、妈祖(宋朝林默)、五路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武财神关羽(西)范蠡(南)赵公明(北)、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村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各地不同,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拜神分类

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拜大神更隆重。 拜神供品 提前数天,妇女们要做大体量劳动,准备二大类的供奉祭品,叫拜品。 食物类有: 三牲猪肉、鱼(一般是乌鱼或草鱼)、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加上龙虾、羊称五牲;柑桔等五果;六种以上斋菜如针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腐竹、豆腐干等;白糖塔、姜薯圆甜汤; 油炸的红薯Lua和油粿; 各式各样的米制面制粿品。

食物上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还有烟茶酒、鲜花。 纸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大元宝、红贴、香、烛、小竿钱(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元宝、金司等等。

当然,两类祭品的具体品种、数量在潮汕各地及各家各户也不尽相同。更令人惊叹的是庞大市场需求现如今已诞生了长长的规模可观的产业链,造就了大量就业岗位

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公演潮剧,请神汉打醮,演戏、打醮以“棚”计,最少也要四“棚”,多的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祭拜礼仪

拜神前家里人都要沐浴更衣,这一天会把一张至十几张八仙桌抬出来,把图案吉祥精美的八仙帐幔系在八仙桌上。吉时到,一家之长点上烛,上三支大香。然后,女主人隆重出场跪拜,手捧三支香和红帖,口中念念有词,报告当年正月初一或初九的许愿、一年来神恩普照家里的变化、今天的还愿谢恩等,没半小时估计站不起来。然后按长幼男女依次敬香、跪拜。来祝贺的亲友,也会被邀请进香。 各位神们极有耐心地聆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长达数小时。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与时俱进 小时候,祭品基本上由家庭自己准备。我父亲杀鸡鱼,大鼎清水煮鸡,我们边打下手边学,我母亲在石臼上椿米,蒸各种米粿面粿,炸油饺、红薯Lua,我们放学后齐上阵帮忙或帮倒忙,其乐融融,最高兴是用半圆型钢刀在竿钱上打印,用朱砂毛笔在竿钱上写字,称写竿钱,我的一点点毛笔功底可能与小时候每年写竿钱有关。现在大部分祭品都是外购,大人省事,90后00后则已见识、技能全无。 过去拜神一定要三牲五牲,现在许多家庭只用鲜花水果供奉,仪式也不断简省。

过去拜神时女主人会穿一件特别的围裙,称拜裙,现在简省了。 过去拜神圆满后会邀亲友共饮封神酒,现在简省了。

... 潮汕拜神延续至今,30~70后人群还是相当重视,在部分80后、大部分90后00后心目中越来会淡化漠视了。该算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呢,还是算陋习逐步简化简省?

潮汕年尾拜神3

潮汕拜神的'“仪式感”

part.1

滴茶+拜神=潮汕人

潮汕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两件事,滴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过节村镇里组织的集体拜神节目,私下里各个家庭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老爷”,春节七天假,都不够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潮汕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寺庙一条街”

潮汕人拜的神极其杂,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古代先贤、民族英雄,甚至连李白、鲁班、孙悟空……只要现实有需要,各种各样的物品全都能造个神出来拜。

潮汕人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不论是佛教的释迦牟尼、达摩祖师,道教的玉帝王母、关公、还是传统民间信仰里的妈祖、三山国王、村头“伯公”和本家庭的“地主爷”,大家全都十分和谐地共处一堂,并排而立。

▲潮汕人拜神的盛况

像是汕头青云岩,既有佛教大雄宝殿,也有供奉玄天上帝的玄武殿;普宁的盘龙阁是道观,旁边的佛寺就叫作盘龙阁寺;陆丰的玄武殿本来是正统共奉北帝神玄武的道观,却在玄武神前放了一尊佛祖像,名也成了“元山寺”。

对于潮汕人来说,拜神就是随手一做的事情,和我们转发个锦鲤许个愿没有任何区别。

part.2

拜神拜出仪式感

尽管看起来“不大走心”、“有些随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潮汕人拜神时庄重的仪式感。

在自家大厅开上几桌,然后在大位上摆好椅子,由家里的男丁请上公祖炉,再请门神,最后按辈序大小挨个上前跪拜烧香,向神仙老爷们汇报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

现在向祖宗们介绍的这位选手是咱们老李家第X代中最让人操心的小辈,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不仅没有考上公务员,而且至今母胎单身,还请各位祖宗们在上面多多照应……

除了这种上香式“问神”,潮汕人还搞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占卜问神仪式,也就是潮汕人的“掷杯”:“把两块削成新月形状的木头,外突内平、凸为阴平为阳,由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将“杯”掷出去,探测“阴阳”之数”。

如果掷到一阴一阳,是“胜杯”,表示神明认为所求事可成;两阳是“笑杯”,所求之事约有50%可能实现,而要是掷到两阴,那就是“稳杯”,所许的愿难成。

▲两阳是“笑杯”

除了通用的香炉、地台,潮汕人还会精心准备“爱的供养”,不怪潮汕地区总有拍不完的《舌尖》素材,毕竟人家的生产美食的标准都是冲着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像春节除夕的鼠曲粿、红桃粿,中元节的安仔粿,五谷母节的尖担粿、谷穗粿等,另外还有发粿、无米粿、菜头粿、乒乓粿等,几乎所有的节庆礼仪场合人们都会准备桃粿。

▲炸桃粿

想表现自己村拜老爷供奉的产品最厉害,各个村之间还搞起了供品美食竞赛。像“赛大猪”、“赛大鹅”和办撰席这种比赛活动,诞生了无数道经典潮汕美食。比如潮汕最有名的卤鹅,就是经历了数十年“赛大鹅”活动无数次的优化,从供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能让“老爷”们开心,潮汕人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戏曲剧种在祭神时表演,像是潮剧、铁枝木偶戏、英歌舞……一大串一大串的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

▲潮汕拜神时的演出

part.3

在潮汕,你妈可能是离神最近的人

在潮汕,担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圣等服务角色的,不是你的妈妈,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说,潮汕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潮汕女生从小就开始拜神 | 来源:微博截图

潮汕的女儿十几岁就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祭神用的“粿”,潮汕的媳妇一入家门,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拜神”的传统传下去,保证能说清每一个老爷的名字、主要职能,还要理顺家里老老小小的关系和诉求。孩子长大了,拜神时要祈求神明赐一桩好姻缘,家里添了新成员,要到祠堂告诉列祖列宗……

“做好荤素搭配、不能全干不能全湿、不能单数还要不重样,得会说吉祥话给神听”,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潮汕的媳妇,在待了两年后,都必定会练成“拜神”绝技。

▲忙着张罗拜神的潮汕女人们 | 来源:微博@偶遇董小柒

part.4

为什么潮汕人这么喜欢拜神?

虽然说拜神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有的习俗,但能做到像潮汕人这样,浩浩荡荡、场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潮汕地区背五岭而面南海,和其他深处内陆的地区不同,对于潮汕人而言,海既是“绝境”,又是“生路”,潮汕人常把下海捕鱼叫“讨海”,有一点与天争命的意味。在这种危险性和偶然性齐聚的地域,将自己寄托给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化解恐惧的最好的方式。

▲在时年八节,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灵

别看潮汕人拜神拜得头头是道,但他们却“并不迷信”、非常讲究“实用性”:

在潮汕人的眼里,不管你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只要能讲出一段故事,有什么“显灵”的事情,就能被祭拜,与佛祖、耶稣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并无太大差距。简陋点的,上柱香碎碎念也可,宽裕点的,就大摆供品,都是极尽所能,不拘束于固定的仪程规式,诚心便可。

▲神像周围插满了人们敬的香

所以,对于潮汕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纳入骨子里的习惯性动作。他们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潮汕人生活的顺遂。